在每年的夏季,阳光明媚,游泳、戏水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。然而,溺水却是造成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,尤其在这个季节,悲剧时有发生。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,
在每年的夏季,阳光明媚,游泳、戏水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。然而,溺水却是造成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,尤其在这个季节,悲剧时有发生。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,家长们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,认真承担起监护责任,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。以下是一些重要的“防溺水”知识,希望大家永远用不到,但这节必修课每个人都应该补上!
二、溺水的高发地点 溺水事件通常发生在以下地点:游泳池、水库、水坑、池塘、河流、溪边、海边等。每年夏季,游泳溺水事故屡见不鲜。值得注意的是,溺水者中不乏会游泳的人,因此不能抱有侥幸心理!
五、家长的“四个知道” 家长应明确知道孩子的活动范围、玩耍地点、游泳能力和潜在风险,及时与孩子沟通,确保他们了解安全知识。
七、不同年龄的溺水风险区域 4岁以下的孩子溺水的高发地点主要是家里的蓄水容器,如水盆、浴盆等;5至9岁儿童则多发生在水渠、池塘、水库等;而10岁以上孩子的活动范围更广,溺水高发地点包括池塘、湖泊和江河等。
八、如何辨别溺水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后30秒。如果能够及时发现溺水迹象,生命或可挽回!识别儿童溺水者的7种迹象:
九、溺水的认知误区 误区一:认为溺水时孩子会拼命拍水或大声呼救。实际上,口鼻呛水后根本无法正常发声。 误区二:认为会游泳就不会溺水。野外环境复杂,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溺水。 误区三:认为游泳圈和充气玩具就能保障安全。游泳圈并不是救生设备,家长的看管才是最重要的。 误区四:认为正规游泳场所有管理员和救生员就安全。救生员无法时刻盯住每个孩子,家长才是最可靠的监护人。 误区五:认为会游泳就可以救人。水中救援需要专业技能,不建议小孩冒然施救。 误区六:穿戴救生衣、使用救生圈就能保证安全。救生衣和救生圈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失效。
同伴落水我不怕,立即报警和求救;岸上船上莫惊慌,镇定自若找工具;搭救伙伴靠智慧,自身安全最重要!
随着天气逐渐变热,希望各位家长时刻留意孩子的安全。如果发现有未成年人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私自在水边游泳、戏水,请及时制止。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参与到孩子的安全教育中来,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和教育,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