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各类赛事的纷纷开启,越来越多的新手跑者开始探索跑步的魅力。虽然进入全马的挑战性较高,但全长21.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(半马)对零基础跑者来说则相对友
随着各类赛事的纷纷开启,越来越多的新手跑者开始探索跑步的魅力。虽然进入全马的挑战性较高,但全长21.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(半马)对零基础跑者来说则相对友好,因此非常适合初学者作为过渡。而对于高水平的跑者而言,半马有时也可以被视作一种训练课,不仅身体消耗相对较少,赛后恢复也较快。
但是,关于半马的讨论中总有一些质疑声:半马不就是全马的一半吗?这到底是否合理?其实,这种看法是片面的。虽然半马的距离是全马的一半,但其训练和比赛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。根据一个人的5公里和10公里的最佳成绩(PB),我们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他的半马表现,但同样两个半马成绩相近的选手,跑全马时的表现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。
在训练重心上,两者的区别也显而易见。半马的训练不需要特别强调脂肪代谢利用。在一套完整的全马训练计划中,通常会包括至少一到两次的长距离训练,而半马的选手训练长距离时,强调的应当是速度和质量,通常会以更快的配速进行。
成功完成半马并不轻松,尤其对于新手来说,往往需要超过两个小时才能完赛,而即便是成绩80分左右的精英跑者,完成比赛也绝非易事。对于70分以内的专业选手,他们需要以接近极限的速度持续奔跑,这对心理和体能都是重大的考验。
了解了这些之后,我们该如何备战半马?根据选手的水平,初级和高级跑者的训练计划是不同的。首要目标是对完赛的期待,对于首次参加的跑者,开展基础训练的理想周期为12周,而已经有系统训练的跑者则需要4-6周的专项训练,确保适应半马的节奏。
从能量消耗角度来分析,10公里赛跑主要是95%有氧与5%无氧,而半马则是98%有氧与2%无氧。因此,追求成绩的跑者需要加强乳酸阈值和最大摄氧量的训练,尤其关注速度耐力的提升。半马专项训练主要包括乳酸门槛跑和节奏跑,以及一定组数的间歇训练。综上所述,合理的训练规划与执行是跑者在半马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,愿每位跑者都能在挑战中收获成功与乐趣。#春季图文激励计划#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